大班幼儿好习惯的养成1
发布日期:2020-12-21 10:25:04 作者:绿叶幼儿园
幼儿园里,经常看到孩子把脱掉的衣服随手一放,把画笔随手一丢,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孩子的玩具也是摆放凌乱,操作材料杂乱无章。教师们经常会为一点小东西把所有柜子、抽屉都找遍,浪费时间和精力,还影响教学秩序。三至六岁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,人们常说:“三岁看老。”习惯一旦养成,再要改就会比较困难,花费的精力更多,由于“泛化影响”,会养成今后粗心大意、毛毛糙糙的毛病。《纲要》在社会目标中提出:“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,不怕困难,有初步责任感。”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,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,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,让幼儿学会整理,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,有助于他们养成爱整洁、生活有序、做事认真仔细、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,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,促进动作发展;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还可以保持环境整洁,同时使教师减轻负担,不用将过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。好的整理习惯可以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生活学习,此后会影响孩子一生,由此可见,大班幼儿整理习惯培养是极其重要的。
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。以往,我们对幼儿的整理习惯进行过培养,但那只是刻意地提出一些外在要求,有太多限制说教。教师过分指挥,使幼儿失去兴趣,更谈不上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。在《纲要》和《指南》精神的指导下,我们将整理习惯培养落实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。
一、利用游戏,调动积极性
     我们通过比赛活动,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。如“看谁玩具收得快”、“谁最快收拾好书包和箱包?”“叠被子、衣服比赛”、“谁的床铺最整洁”等一系列比赛活动。每次比赛结束后,我们会根据幼儿表现情况进行评比“能干小小手”的活动,幼儿整理习惯有了很大提高。接着,我们组织幼儿一起整理自己的抽屉、柜子、活动室,在教师的带领下,先把“要”和“不要”的物品进行区分,扔掉所有没用的东西,再把要用的物品分门别类地摆设,确定相应位置,并设计标记贴上,为了使玩具筐等物体的摆放整齐有序,我们还请幼儿一起动脑想出在筐的底边中点贴上红色小圆点,对准柜子中线,这样既美观又整齐。看着自己动手整理的清爽整洁的活动室,每个孩子脸上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。
二、建立规则,养成好习惯
      有了整洁有序的环境,就需要保持,这是最困难的。教师如果经常说教,会导致孩子反感或者盲从。新《纲要》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,处处渗透“尊重意愿,满足需要”,凸现“自主、自信”的主体精神,所以我们提倡幼儿自己建立规则,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。起床时,让孩子商量怎样叠放被子会很整齐,孩子们讨论出把叠好的被子合起来的边靠床背放整齐。做纸工时,说说怎样利用桌面,孩子们提出用双格的盒子,一边放胶水、剪刀,一边放纸屑,找东西容易且整理又快。平时发现有教育价值的机会,就紧紧抓住,日常生活中的随口一句“你叠衣服的方法真好”,一会儿整整齐齐的一叠衣服就放在柜子里了;一句“你的桌面真干净”,饭后,就会有好多孩子把自己的桌面整理好,还会把筐里的碗盘整理整齐。为了整顿活动区材料摆放凌乱的毛病,考虑到入区人员不固定,规则制订不容易人人知晓,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动脑,制作出了与物体相应的标记贴在放物体的位置,幼儿活动后按标记复位,不再出现不知放哪里的现象。只有尊重孩子,让孩子积极参与规则建立,不断强化,才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。由幼儿自己参与整理的整洁有序的环境,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信和成功感。在习惯培养过程中,教师良好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充分发挥了作用。

版权所有:奉贤区绿叶幼儿园沪公网安备 31012002004260 号

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环城东路885弄336号 电话:021-37525222